我喜歡上了一個人(姑且稱之為喜歡,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更合適的詞形容),他是我的中學同學C。國中一年級時我在一個音樂性社團和他認識,除了他以外,當時還有另外一位他的同班同學W;我覺得他們兩人很Q,因此對他們兩人有好感,不過在我國中的第一年結束時,我聽他們班的同學說W搬到大陸去了。
我和C在同個社團待了兩年,除了為音樂比賽所做的排練外,我和他之間好像沒有什麼私人之間的交談,就算有也大概忘光了,畢竟那是好幾年前的事。後來我跟他上了同一所高中,雖然不同班,但彼此碰到了還是會打個招呼,他如同以往一樣親切。上了大學後,他留在台中的醫學院讀書,從此以後除了臉書上的好友關係,就再也沒任何交集了。
現在我是名延畢生,一個禮拜除了一、兩天到學校上課外,其餘時間都在家裡;除此之外,還有國考和留學的壓力,眼看著系上的其他同學開始在工作、考上公職,或是申請上國外的研究所,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,對於能否申請到我想要的學校也使我徬徨。不知為何此時我想到了C,讀書的時候、吃飯的時候、開車的時候,都希望能夠有他的陪伴,每當讀書碰到瓶頸或感到厭煩的時候,這種感覺就讓我平靜不少。
也因此,我常常望著他的照片,試圖捕捉任何關於他的訊息,也希望兩人能夠一起從事活動,一起談論某些議題,即使分隔,也期望我心與其同在;但這不包含性方面的激情,很好奇這樣的喜歡應該被歸類為親密或激情,這又是否屬於精神方面的迷戀呢?
令人痛苦的是,我和他已經沒有任何實際上的接觸,雖然每次搭公車經過五權路時,總希望能看到他,但即使碰面了能夠說什麼,打過招呼後,我們仍舊過著自己的生活。而即便交往了,又能維持多久?我們常常假定自己在碰到另一半後,便能夠終身維持這段關係,但看看自己的父母或有伴侶的友人,便知道維持一段關係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使我感到愉悅的是,正因為C是我所在乎的人,我將每件達成未來目標的前置作業都看做是為他而做,如此我就不會對我的目標感到懷疑,也因為C對我來說在很多方面都很完美,我也希望能夠以他為標竿,朝自己的目標邁進。
最近看到「我愛你,但與你無關。」很有感觸。看了別人對這句話的解釋,是說愛情應該是不論自身付出多少,都不應該計較回報的。不過在我看來,這句話也可以被看作因為喜歡一個人,所以把對方視為一個完美的存在,不希望因為自己的關係影響到對方;另外也因為站在一段距離外觀察對方的生活,不希望因為接觸了而破壞自己的想像。
因此對我來說,能夠對他產生情感,這樣也就夠了。